技術名稱 觀賞水草組培苗生產技術
計畫單位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計畫主持人 吳宗孟
技術簡介
隨著觀賞水族市場的蓬勃發展,由一個魚缸養著幾條魚就覺得滿足的心態已隨著地球永續發展觀念的興起,將水草種植在魚缸中的生態造景缸也隨之盛行。根據臺灣觀賞水族產銷學協會所提供資訊,目前臺灣水草出口主要面臨檢疫問題,出口三批可能就有一批遭到銷毀,或者在還沒出貨前,就被自己處理方式不當而整批死亡。目前水草繁殖的方式主要分自然分株與人工繁殖兩種,其中自然分株法就是讓植物自然生長,等待其自然產生新的側芽,因此植株不會有受損而死亡的情形,但通常需要慢長的等待。分株繁殖則根據水草的特性,將可再生的植物組織分切進行培養,雖然繁殖速度較自然分株快,但常造成植株的損傷而死亡。透過上述方式所生產之水草種苗,常有附生生物 (螺、藻) 以及寄生性線蟲存在的情形,因而造成消費者的困擾以及出口檢疫的問題。此外,冬季時常有水草商品多樣性不足的問題,而且水草外觀也較不健全,品項不一致。上述情形皆嚴重地影響臺灣水草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若可從根本解決上述問題,並建立水草的相關繁養殖技術將可為臺灣觀賞水族產業注入新活力。植物組織培養已被認定為可有效量產植物種苗的技術,雖然此技術門檻與成本相較其它繁殖方法來得高,但若能利用此技術進行水草繁殖,則可快速繁殖高經濟價值水草,提供大量的優質種苗來滿足市場上的需求,亦可保持品種的特性,防止品種的退化。在國際互動日趨頻繁的現代,各種病蟲害的傳播更是無遠弗屆,世界各國為此莫不設有嚴密的檢疫制度。植物組織培養生產的種苗,不僅體積小、健康、清潔、無病毒,也不帶有其他病原菌,更沒有蟲體或蟲卵,是國際交換、引種的最佳方式。因此,對於觀賞水族市場而言,水草組織培養技術具有相當可觀的經濟意義。因此,本研究團隊積極研發目前市場上具經濟價值以及市佔率高之多樣水草品種的組培苗商品。
科學突破性
植物組織培養已被認定為可有效量產植物種苗的技術,雖然此技術門檻與成本相較其它繁殖方法來得高,但若能利用此技術進行水草繁殖,則可快速繁殖高經濟價值水草,提供大量的優質種苗來滿足市場上的需求,亦可保持品種的特性,防止品種的退化。
產業應用性
此技術適用於觀賞水族及文創商品產業,由於目前國內水草組培商品較少,以及業者需求的增加,若此技術能投入相關產業,將可提升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字 植物組織培養 觀賞水族 觀賞水草 水族造景 植物生物技術 種苗 微體繁殖 植物生長調節劑 水生植物 文創產業
備註
  • 聯絡人
  • 吳宗孟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