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名稱 川崎病生物標記臨床診斷檢驗試劑
計畫單位 中央研究院
計畫主持人 鄔哲源
技術簡介
川崎症(KD)為『兒科10大棘手疾病』第一名,它是造成小孩後天心臟疾病的首因,已開發國家中是年輕孩童後天性心臟疾病的主要元兇。川崎症主要發生於5歲以下,尤其2歲以下,據統計每10萬個5歲以下孩童發生率,日本為236個,韓國為124個,台灣為69個,因此台灣每年新發病例約為1000個確診病例,中國每年新發 200,000 個確診病例。雖然疾病發生率低,但是川崎症如果沒有治療,大約20~25%的孩童病人會受影響,導致冠狀動脈動脈瘤,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川崎病為一種病因未明的兒童罕見疾病,臨床特徵包括發燒持續≥5天、兩側結膜充血無滲出物、多形性疹、唇及口變化(唇紅斑及皸裂、草莓舌、和口咽黏膜擴散性充血)、四肢變化(手足紅斑及水腫)、以及頸部淋巴結病變(直徑≥1.5cm)。目前臨床研究顯示,川崎症可導致急性血管炎,最為顯著影響冠狀動脈。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大約20至25%的罹患KD的兒童發展成冠狀動脈畸形(CAA)。
本試劑盒適用於肝素及EDTA抗凝血漿樣本中人γ干擾素誘導蛋白-10 (IP-10)的檢測,用於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輔助診斷,檢測結果供臨床診斷參考。
IP-10作為生物標記蛋白質,分子量約為8.6 kDa,正常人中表現量低,於發燒病童可見表現量提升,川崎病患兒發燒後3-5天提升更為顯著,其表現量可與發燒非川崎病童區分差異,可輔助早期階段的KD臨床診斷。
收取發燒患者3天到10天之間的血漿樣本,透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來自疑似罹患川崎氏症的樣品中IP-10生物標記量,當生物標記量高於截止量時,則判定為陽性,建議向該個體施用針對川崎氏症的治療。此外,確診川崎病的患者,以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進行治療後,可收取治療後的血漿樣本再次確認IP-10是否下降至低於截止量,作為監測川崎病治療是否有效之依據,因此本試劑盒可視臨床用途進行IP-10在人類血漿中定量的檢測。
科學突破性
川崎病成因不明,尚無任何的體外診斷試劑可以提供醫師做診斷,且其症狀與其他疾病類似,容易造成誤診或是延後治療並引發冠狀動脈瘤。本試劑在川崎病患兒發燒後三天後即可進行檢測,並可以與發燒非川崎病童區分差異,在早期階段的KD進行及時及正確的臨床診斷與醫療決策,是全球唯一可用於早期診斷川崎病的體外診斷試劑。
產業應用性
本技術突破川崎病長期早期診斷之重大挑戰。本檢測技術靈敏度高,可大幅降低偽陰性導致延誤治療的情況,臨床確診率高達98%以上。操作流程簡單且快速,4小時以內即完成檢測,對於治療有迫切時效性的川崎病童而言,能在早期診斷判別以避免嚴重的後遺症,解決未滿足的重要臨床需求以及填補市場空白。
關鍵字 酵素結合免疫吸附技術 γ干擾素誘導蛋白-10 髓性造血細胞抑制因數-1 即時診斷試劑 川崎病 血液標記 冠狀動脈瘤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病徵不完全呈現之川崎病 後天性心臟病
備註
  • 聯絡人
  • 廖虹婷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