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名稱 具人工智慧物件辨識與自動導航之水下無人載具
計畫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
計畫主持人 王朝欽
技術簡介
本技術為自行研製海洋中自主航行與作業之水下無人載具,未來可以衍生水下環境探勘、救援、資源搜集與生物紀錄等工作的開展。本技術研製之水下無人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除了配備慣性量測單元(IMU)、都卜勒測速儀(DVL)、下視高度計(Downward-looking altimeter)、前視高度計(Forward-looking Altimeter)、超短基線定位系統(USBL)等酬載外,主要技術突破是以AI技術與深度學習(CNN, DNN),可在海洋水下惡劣且光線不佳之環境中,具有水下物件高辨識正確率與可靠定位的能力。更且,本技術同時解決了水下無人載具之有限電池電力與空間條件下,將需要龐大的運算資源之AI演算與資料庫,實現在嵌入式系統,且在實際水域中運行實驗。為解決運算量過於龐大的問題,本案導入並重新設計Inception模組於物件偵測網路,以平行化的多尺度特徵提取強化網路的特徵提取效率,在小幅影響物件偵測準確度的原則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網路的大小,避免不必要的運算資源浪費。本案同時包括水下物件資料庫建立演算法,以3D建模與影像處理方法大量生成水下物件影像,以解決訓練資料不足之困境。本案所提出之方法能於單精度浮點運算力僅24 GFLOPS之樹莓派3上以10fps之速度運行,並達到83.64%之物件偵測準確度,可應用在水下物件辨識與航行定位。而國際標竿tiny-YOLO雖具89.81%之準確度,卻無法於樹莓派上運行,也無法應用到需要即時操作與電力有限之水下無人載具。

本技術目前可以正確辨識數十種水下物件(魚類、海龜、水母、漁網,人造廢棄物等),正確率平均達90%以上。而自動導航精確度方面,定高/定深誤差≤ 0.2 m,測線/航點導航誤差≤ 1 m,靜態障礙物偵測距離5 m(航速0.2 m/sec下),且可追蹤特定物件(如潛水人員),上述技術效果已經超越各國已經公開之水下無人載具性能(ODIN III (USA), Oberon (Australia), HOBALIN (Japan), KORDI ISIMI100 (Korea))。本技術也是台灣第一且唯一開發與研製具有AI能力之海洋用水下無人載具,未來將衍生經濟、救援、探勘、軍事用途與效益。
科學突破性
1.水下物件偵測技術可同時辨識5種生物,正確率達82.05%
2.AUV水下導航與定位,定高/定深誤差平均0.1 m,定艏向誤差≤5 deg
3.自動雙向偵測電流技術,最大誤差0.7%,最大電壓範圍20V,電流+/-3A
4.3D建模技術擴充水下物件資料庫,視角數>10,訓練樣本倍增比例>1000
產業應用性
資源探勘:海底生態、生物與污染調查、水下養殖採收與觀察、海底資源與礦物探勘、水下考古調查、海底地形重建
民生產業:離岸風場底質大規模探測、海底電纜與管線之檢測、水下目標物定位與救援、水下環境監測、離岸養殖場監控
軍事國防:軍事水下目標物偵搜、潛水員監控與追蹤、港埠安全監視防護、敵船或不明船隻跟蹤
關鍵字 無人水下載具 人工智慧 3D建模 水下影像強化 水下影像除霧 水下定位與避障 水下物件辨識 水下物件追蹤 電池系統監控 高效率電能轉換
備註
射月計畫
  • 聯絡人
  • 黃嘉億
其他人也看了